中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,其核心是迫在眉睫的房产税改革。这场改革并非简单的税率调整,而是一场关乎税制结构优化、民生福祉,以及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系统性工程。
2025年,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显著调整态势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截至6月,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下降3.7%,二手住宅价格同比下降5.2%。与此同时,人均住房面积已达41.8平方米,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,房产保有量更是高达312亿平方米。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,以及现行房地产税收体系的明显缺陷(交易环节税收占比高达87%,保有环节仅占13%,与OECD国家1.1%的GDP占比形成鲜明对比),都为房产税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。
财政部税政司李司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,完善房地产税制是构建现代财税体系的关键一环。2024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已明确提出加快房产税立法,并适时推进改革,力争在2026年前取得实质性突破。这一目标与国家发改委最新调研数据相呼应:全国人均住房持有量为1.28套,一线城市更高达1.41套;超过25%的城市家庭拥有两套及以上住房,多套房持有现象普遍存在。
展开剩余76%这场改革的核心在于“平等征收”原则。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张教授在2025中国税制改革高峰论坛上率先提出,应摒弃现行试点城市实行的首套房免征政策,对所有住房一视同仁,统一征税标准。这一观点得到了上海财经大学房地产研究所赵研究员的积极响应,他认为统一征税能显著提升税收效率,降低征管成本。新加坡和韩国的成功案例也印证了这一观点:这两个国家均已取消了对自住与非自住住房的税收区别。
专家建议的平等征收原则,意味着自住房和投资性住房都将纳入征税范围。 根据中国社科院测算,若按房产评估值0.5?%的年税率征收,一套价值300万元的住房,每年需缴纳1.5万元至3.6万元税费。这一成本增加将直接影响多套房持有成本,并对投资性购房需求产生显著抑制作用。中原地产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2025年第二季度,北京、上海二手房交易量环比增长22.7%,其中投资客出售比例高达31.5%,创近五年新高,这正反映了市场对房产税预期的提前反应。
地方财政也迫切需要房产税这根“救命稻草”。2024年,全国土地出让金收入同比下降18.9%,仅为3.76万亿元。财政部估算,房产税全面推行后,年收入规模可达1.2万亿元至1.5万亿元,这将有效弥补土地财政的缺口,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财源。
然而,房产税改革并非仅仅是增加税收。中国人民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王教授指出,税收负担最终会部分转嫁至房价中。短期内,二手房市场可能出现一定幅度调整;但长期来看,这将促使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,抑制投机炒作,促进市场健康发展。北京某房产中介经理刘先生也证实了这一点,近期咨询卖房的客户明显增多,尤其是一些依赖出租回报的投资客,焦虑情绪日益加重。
为确保改革的平稳过渡,税务专家建议,房产税改革应系统性重构,统筹考虑现有各类房地产税费,避免重复征税;并坚持“三个结合”原则:与减税降费政策结合,与完善地方税体系结合,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结合。 此外,政策设计上,还应考虑设立合理免征面积(例如人均60平方米以下部分免税)、采用累进税率、建立完善的房产评估体系、以及考虑家庭负债情况等细化措施。
值得注意的是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中国减轻交易环节税负,加强保有环节征税,实现税制再平衡。这暗示着购房者在买房时可能缴纳更少的税费,但在持有期间将承担一定的税负。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也建议,房产税改革应循序渐进,例如先对新购住房征收,存量住房设置过渡期。
房产税改革的成功,离不开强大的征管能力。目前,我国已建成全国统一的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基础平台,截至2025年6月,全国不动产登记信息联网率达到96.8%,为房产税征收奠定了坚实技术基础。上海、重庆两个试点城市的经验,以及杭州、南京、成都等15个候选城市的积极准备,都为房产税的全面推行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中国银行研究院的预测显示,若房产税于2026年全面实施,全国房价可能出现5%的调整,三四线城市调整幅度或更大。但这被认为是理性回归,有利于市场长期健康发展。
房产税的实施,也将促进住房租赁市场发展。当前我国住房租赁市场占比仅为15%,远低于发达国家30%的水平。房产税将加速“租购并举”的住房格局形成,为无力购房的年轻人提供更多选择。
最终,房产税改革是一项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政策,需要周全考虑各方利益,并坚持“温和渐进”原则。 在立法和实施过程中,充分考虑不同群体的承受能力,设立合理的免征额和减免政策,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,并最终实现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。
"
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维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